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創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 更多
學部組織
工作動態/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20世紀90年代初,我就開始研究淺海和深海的蝦類等海洋生物,發現淺海種和深海種生物身體部位構造差異很大。淺海蝦類的生活環境可以通過水肺潛到水下直接觀察,但深海環境怎么觀察呢?我始終夢想著有一天能去深海看看。直到有一天,“蛟龍”號幫我實現了夢想。
2013年,“蛟龍”號載人深潛器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成功完成,正式拉開了中國深海考察和深海科學研究的序幕。作為該航次科學家團隊成員,我親歷了該航次第一個航段的考察過程,并成為科學家團隊中第一個下潛超過3500米水深的成員。
2013年7月3日,我與潛航員唐嘉陵、工程師張東升一起執行“蛟龍”號第58潛次南海考察任務。9時2分,駛潛器開始垂直下潛,落向海山。隨著下潛深度的增加,舷窗外的海水由寶藍色變成深藍色直到漆黑,閃著熒光的浮游生物向上一一劃過。很快,我們就下潛到了3573米的海底。我們觀測到了看不到邊的鐵錳結核,看到了紫色、白色、紅色、深褐色的多種海參,還有紅色的真蝦,白色的海百合、海傘珊瑚、鎧甲蝦……
潛艇行駛過程中,壯觀的“鵝毛大雪”出現在窗外。這是海水中的絮狀有機物被潛器強光照射呈現白色,在與潛器做相對運動時如同漫天大雪。潛器上升時可以看到白色的珊瑚叢,如同黃山迎客松一般伸出“手臂”。最令人震撼的是一株長在懸崖上、臉盆大的雪白海綿,后來我們研究其骨針后認定是一個海綿新種,并命名為“小六軸囊萼海綿”。潛器上升后,又看到了只有深海才有的大型魚類鼠尾鱈等動物。之后,我們進行地質取樣、生物采樣……不知不覺間,本潛次計劃的考察時間到了。潛器返航,順利完成了考察作業。
這次下潛,我親眼看到了3500米到3700米水深處海底各種奇奇怪怪的動物,證明深海雖然黑暗高壓,但生物種類數一點兒也不少。通過這個航次考察,我們發現了冷泉環境和海盆、海山環境的很多生物多樣性特點。在冷泉或熱液環境中,生物群落個體密度和生物量遠高于淺海。
近幾年,中國學者在海洋生物多樣性等多個領域的成果井噴式爆發,引領了學科發展。中國已進入深海探險考察的黃金時代,處于深海考察研究的第一梯隊。作為海洋科技工作者,我深感驕傲。
我也切身感到,深海生態系統非常脆弱,一旦被污染破壞,生物群落的恢復非常困難。中國學者堅決主張:任何海域的深海采礦必須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和環境影響評價,這已在國際上達成廣泛共識。我認為,深海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受到更多重視,這既是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資源,也是人類保護地球生命義不容辭的責任。
(原載于《光明日報》 2022-06-20 07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編輯部郵箱:casweb@cashq.ac.cn